说降温就降温!来宾气象“黑科技”全在这里→

时间: 2024-03-21 22:56:54 |   作者: 工业用品

详细介绍

  3月22日清晨,来宾迎来大风大雨,气温骤降,市民纷纷换上冬衣。前一天,气象部门刚发布预警信息,强对流天气便如约而至,不少市民惊叹:“现在天气预报越来越准!”气象部门怎么样才能做到精准预测天气变化?3月21日,记者走进市气象局,揭秘气象预报生成背后的故事。

  在市气象局气象预报预警中心,记者看到数台电脑显示屏上,各类图片和数据不时刷新,几名气象员一边指着电脑屏幕,一边低声探讨。原来,他们正在分析卫星云图和实时数据。

  “天气预报分为五步走,气象观测、数据收集、综合分析、预报会商和预报产品发布。”市气象台台长赵林说,地面观测数据及气象雷达、卫星云图观测数据要输入电脑,通过模拟、分析得出结果后,气象员再通过你自己的专业相关知识进行判断,“最后大家一起会商,得出最终结论后发布预报产品。”

  每天上午8时,全国各地市气象会商准时开始,气象员通过视频各抒己见,共同研讨天气数据。

  “每天上午的会商雷打不动,气象员还要全天坚守岗位,随时监测天气变化。”赵林介绍,气象工作者没有节假日,全台8名预报员24小时轮班。“气象工作看似简单,其实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,构筑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是我们的第一个任务。”

  在位于兴宾区桥巩镇木土村的来宾国家基本气象站,13套气象观测设备正在运行。

  “这叫风杯,用来测风向风速;这个雨量筒用来测降水量;这个百叶箱内的传感器主要测温度和湿度……”市气象探测中心副主任韦菊逐一向记者介绍。目前,我市武宣、象州、金秀、忻城4个县均设有国家气象观测站,全市共有130个区域自动站,观测站的高科技设备会定时将观测数据传回市气象局。

  韦菊说,天气预报之所以越来越准,源于科学技术的发展、观测设备的完善,以及气象员丰富的经验、过硬的专业知识。

  “过去的天气凭个人经验预测,获得气象数据的渠道单一。现在除了通过地面观测,还能够最终靠雷达、卫星等多种方式获得气象数据。”韦菊说,我市的观测站点越来越密集,偏僻的地方也能覆盖,大数据和云计算的结合使算出的数据更精准。

  不少市民注意到,从不同渠道看到的预报会有所不同。针对这一问题,赵林解释,由于天气系统是动态的,天气预报也在不断地滚动更新、订正,不同时间点的预报会有所差别。预报有长期、中期、短期之分,时间越近预报就会越准确越精细。“不过,天气有偶然性,它不被人为控制,预报也很难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,但气象工作者一定会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将预报工作做好。”赵林说。

  今年1月15-17日,兴宾、象州、武宣、忻城、金秀的人工影响天气部门抓住降水云系生成的有利时机,开展人工增雨作业,使冬春旱情得到缓解。这一切,主要是依靠科技的进步。

  “南方主要是人工增雨,北方还可以人工增雪。”赵林和记者说,人工降水不是想降就降,需要气象条件配合,比如要有降水系统,有合适高度和厚度的云层,是不是满足条件还需对天气进行精细预测。

  据了解,我市共有22个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。去年,气象部门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条件监测,加大粮食生产关键期、重要需水期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力度,促进粮食稳产增收,全市气象部门成功作业60次,发射火箭弹219枚,燃烧增雨焰条9根。今年1月1日-3月22日,全市气象部门成功作业16次,发射火箭弹58枚,燃烧增雨焰条3根。

  “现在我们的天气预报越来越准,相信随科学技术的发展,未来天气预报会更精准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和发展。”市气象局局长伍文辉说,精准预报天气,可以早预警、早行动,助力全市防灾减灾,助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
  来源:来宾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晓华 刘 维 见习记者 卢慧慧 通讯员 莫崇越 文/视频 视频剪辑:刘维

  本账号如无意中侵犯了互联网之自媒体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,请来信或来电告之,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,联系邮件,或者通过账号后台进行留言。

  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

Copyright © 2016-2021 贝博ty注册下载app/贝博tiyu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93136号

联系邮箱:ufochn@foxmail.com